8月22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举办“中国共青团的创建与中国青年”学术研讨会。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00周年。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入研究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历史,阐发其重要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推进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国共青团发源地的研究、宣传工作,不断发掘上海红色历史底蕴,特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经过长时间筹备,得到广大党团史研究者的积极支持。会议聚焦“中国共青团的创建与中国青年”。从一百余篇多方来稿中经过多位专家反复筛选讨论,五十余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入围。研讨会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作者覆盖面广,既有深耕党史研究领域数十年的专家,也有初露头角的青年学者。论文选题基本涵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建团前后的青年社团与群体、新渔阳里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与发展、团的创建时期渔阳里人物与青年团研究、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对全国建团的指导与帮助、旅俄、旅法、旅日等青年与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中央在上海、渔阳里人物与团二大、中共二大与青年运动、中共三大与青年运动、渔阳里人物与《中国青年》、建团早期的工人运动、创刊时期的《中国青年》的研究。
著名党史专家、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黄浦团区委书记董磊为研讨会致辞。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徐云根、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传委员会副主任余江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周国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衣慎思等就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共青团创建史、红色史料发掘等重要议题进行主旨发言。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廖大伟、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高福进、上海市团校教授赵文、常州大学教授黄明彦、复旦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曹典、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谈思嘉、广东省团校讲师邵明众、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阳、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研究陈列部主管施颖杰等就渔阳里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的重要贡献,共青团先驱在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主任田地山、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谢炜、任弼时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彭栗、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文博馆员李勇、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员索南卓玛、平度市团校校长刘斐珺等代表对如何在各场馆与纪念地吸收红色文化养分在新时代做好红色宣讲进行了交流。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处处长贾彦、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副会长闵小益、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洪颖哲对各位的发言一一作了点评,认为本次研讨会的发言内容有着理论上的新见解也提供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目前虽然仍有许多的学术问题值得大家研究,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一定能将党史、团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先驱创造的宝贵历史是增强青年志气、底气和骨气的强大动力。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国研究领域的代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难度共同交流研究心得。各位专家学者精彩的研究成果展示与各大文博场馆的经验交流对研究红色历史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促进了百年团史和中国青年运动史研究,推动用红色历史滋养青年,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传承好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必将持续讲好渔阳里的初心故事,持续打响百年渔阳里品牌,持续打造青春红色地标,使渔阳里成为红色文化圣地、团史研究高地、入团教育基地、网红打卡宝地。
在本次研讨会上还特别增添了以下环节:
推出微团剧《渔阳星火》视频。党建立的第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渔阳里6号的“外国语学社”培养了众多进步青年,为中国革命的未来点燃了星星之火。由黄浦团区委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共同出品实景微团剧《渔阳星火》,这部剧由纪念馆全体职工自导自演,将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旧址现场为演出场地,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研讨会上播出了其中的精彩片段,纪念馆还将不断打磨该剧,增加观众互动体验内容,使之成为纪念馆对外宣传的又一个特色品牌。
在《人民周刊》推出《俞秀松的故事》专稿首发式。日记一直都是史料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俞秀松日记就是一份非常宝贵稀缺的红色资源。1920年6月至7月俞秀松日记虽然只留下了短暂的一个月,但他向我们展现了青年俞秀松的精神世界,百年前那铿锵的誓言,今天实现了。这次我们在《人民周刊》上进行《俞秀松的故事》专稿首发。激励我们一起努力,和俞秀松一样“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副会长、俞秀松之子俞敏老师发言并接受青年代表献花。
赠书仪式会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上海团市委宣传与网络工作部部长刘卓芳、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徐云根、黄浦团区委副书记周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传委员会副主任余江如、上海市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副会长闵小益向青年代表赠送《画说新渔阳里6号》连环画。百年前,共青团青春火种点燃的地方,如今我们相聚在这里,为了吸引更多青年人走进渔阳里,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向青年人宣传共青团在党领导下的创建故事,黄浦团区委和纪念馆共同出品《画说新渔阳里6号》连环画。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团市委、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连环画这样的形式向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初心故事。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